1842年,洪秀全在认真学习了一本叫《劝世良言》的小册子后,得出结论:我是上帝儿子!
洪秀全是个什么人,老家人都很清楚。考了几十年,连个秀才都考不上,还说自己是上帝的儿子,谁信呐!
忙活了很久,洪秀全拉了三个人入伙:堂弟洪仁玕、继母的亲戚冯云山,以及一位叫李敬芳的人。
其他两位为何入伙我不敢说,至少冯云山,一定是看中了“宗教背后的现实潜力”。
就当时这几个读书人吧,要是去砸寺庙什么的,估计连门口的保安那关都过不了。
结果,洪秀全、冯云山不但私塾的工作丢了,还在老家到处被人指责,混不下去了。
在广东唯一的收获,是在清远。他们受到了一些李姓人家的欢迎,算是收了几个信徒。
洪秀全、冯云山,在赐谷村7个月,发展了100多人,算是有了突破。(比以前有进步,但照这个速度下去,几辈子都成不了气候)
杨秀清、萧朝贵、石达开,就是在这段时间被发掘出来,成为拜上帝会的核心成员。
(《枢纽》一书中提到:鸦片战争后,五口通商,广州地位下降,大批广西籍搬运工失业。不过,就拜上帝会的核心部分来说,似乎受到这个影响不太大)
拜上帝教在人口密集的广州佛山没有市场,在山深地僻的紫荆山却能迅速传播开来。
当时,广州、佛山地区的农村,以农业生产为主,虽偶有械斗,但总的来说,相对散沙化,不易大规模传播。
而当时的广西地区,无论是因为土客矛盾,还是出于治安原因的自我保护,民间武装组织程度非常高。
当时,相比广东,广西是大清统治的薄弱环节。香港刘伯温内部资料,而偏僻的紫荆山,又是大清在广西的薄弱点。